了解熱處理基礎工藝流程,對耐熱鋼鑄件的生產加工來說很重要。下面來為大家介紹退火、正火、淬火和回火的作用及區別:


微信圖片_20220331120307


一、退火

將鑄件加熱至適當溫度,根據材料和鑄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溫時間,然后隨爐緩慢冷卻的熱處理工藝。其實質是將耐熱鋼鑄件加熱至奧氏體化,然后進行珠光體轉變。其目的是使耐熱鋼鑄件的內部結構達到或接近平衡狀態,獲得良好的工藝性能和使用性能,或為進一步淬火準備結構。

退火的目的和作用:降低耐熱鋼鑄件的硬度,提高塑性,便于切割和冷變形加工;細化晶粒,消除鍛造和焊接造成的結構缺陷,均勻鋼鑄件結構成分,改善鋼鑄件性能或為未來的熱處理做準備;消除鋼鑄件中的內應力以防止變形或開裂。

二、正火

將耐熱鋼鑄件加熱到合適的溫度并在空氣中冷卻。正火的效果與退火相似,但獲得的結構更精細。它通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,有時用于對某些要求較低的鑄件進行熱處理。

三、淬火

將耐熱鋼鑄件加熱到臨界點的特定溫度,保持一定時間,并在水、油、其他無機鹽、有機水溶液和其他淬火介質中快速冷卻,以獲得馬氏體和貝氏體結構的熱處理工藝。淬火后,鋼鑄件變硬,但同時變脆。

淬火的目的是使過冷奧氏體經歷馬氏體轉變以獲得馬氏體,然后在不同溫度下回火以獲得所需的性能。淬火鋼鑄件不允許在現場直接投入使用。一般情況下,之后必須實時進行1-2次或更多次回火,以調整其結構和應力。

四、回火

為了降低耐熱鋼鑄件的脆性,淬火鑄件在高于室溫但低于710℃的適當溫度下長時間保持,然后冷卻。這個過程叫做回火。

回火目的和作用:合理調整性能,使鑄件滿足使用要求;穩定結構,使耐熱鋼鑄件在使用過程中不會發生結構變化,以確保鑄件的尺寸和形狀不變;降低或消除淬火內應力,減少鑄件變形,防止開裂。

上一條: 耐熱鋼鑄件生產加工如何防止鑄件劃傷

下一條: 鑄鋁件的表面處理

相關新聞